Friday, July 24, 2009

槟城-1







二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我第一次到达了马来西亚的第二大城市--槟城,之前对这个国家的印象只停留在阳光、海滩、双子塔这些层面上。因为这次参加了旅行团,我也没有特意在网上搜集更多信息,就让自己随遇而安吧。

马来西亚位于泰国以南,与中国同处一个时区,所以没有时差问题,我们到达槟城离开机场时已经是晚上11点多了。在夜色中呼吸着干热的空气,提着行李走上开往酒店的旅游大巴,出发时穿的长袖在这里显得有点不合时宜。车上的我在想,每次我去一个阳光海滩的地方都在半夜到达,马尔代夫是这样,这次槟城也如此,我开始怀疑这算不算是一种宿命(其实只是航班线路的问题吧!囧rz)……

所幸的是,槟城不但只是阳光和海滩,还有很多适合在夜间观赏的人文景观。路边商铺夹杂着英文、马来文、中文的招牌,令人既感觉亲切又新奇;灯火通明的大排档,整洁而不失市井风情;在这里很常见的英式小别墅,让你好像置身70年代的香港;而别墅旁边的参天大树,又时刻提醒你身处在热带雨林中……当大巴驶进古树包围的盘山公路,睡意袭来,我仿似进入了时空隧道,之后就如游魂般到达酒店房间睡觉了。
第二天早上醒来,当我拉开窗帘看到无敌海景时,才确定自己真的来到了马来西亚。我们住的酒店叫Park Royal,跟其它的海边五星级酒店一样,基本格局都是酒店、泳池、海滩。由于赶行程,匆匆吃过早餐,来不及欣赏酒店的景色就跳上大巴开始一天游览了。
导游Michael是当地第三代华人,除了精通粤语、国语、闽南语、英语、马来语以外,还会一点泰语和韩语、日语。由于马来西亚集合了马来人、华人、印度人等多个民族,一般人懂个五六种语言也是稀松平常。Michael给我们讲了很多关于槟城的故事和八卦,其中一个是关于它的起源的,很有One Piece的味道。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似乎还没有记录,哈,那就由我来转述一下吧:
说在1786年,莱特船长带领他所在的东印度公司船队经过马六甲海峡,无意中发现了一个美丽的无人岛。船长很想登陆看看岛上都有些什么,但由于海岸边遍布红树林,大船无法靠岸。于是船长灵机一动,把船上的金币塞进炮孔,用大炮把金币射向岛上的红树林,然后对船队上的水手和犯人们(真是乱七八糟的组合)说,"去吧!这些金币,捡到的都归你们了!"于是,这些见钱眼开的家伙们提着刀剑冲向岸边,将阻挡他们去路的树木都砍掉,欢天喜地的寻找分布在红树林深处的金币。就这样,莱特船长的船队顺利靠岸,登上了这个小岛。后来,船长发现小岛上的槟榔树特别多,就把小岛命名为槟榔屿,也就是现在的槟城。
如今的槟城已成为一个旅游度假的胜地、购物者的天堂。特别是市中心的 BUKIT JAMBUL 购物中心,QUEENSBAY及 SUNSHINE 广场等,如果你是带着女伴同游的话可要小心了,这边的名牌服装和鞋子特别便宜,一不留神,你就会沦为购物专用的人肉搬运机……走在槟城的街上,让人感觉非常亲切,有人说槟城就好像80年代的香港,据说这边的居民一半以上是华人,所以国语、粤语、闽南话和客家话都能通用。马路上随处可见华文的招牌和海报,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刚在香港播放了大结局的TVB剧集《珠光宝气》也在这里热播中,大幅的广告牌非常抢眼。
这个城市与香港的确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样曾经是英国殖民地,同样是港口城市。"东方之珠"的美誉,最早是属于槟城的,后来因为香港的发展而拱手相让,退而改称为"东方花园"。我认为这个形容也相当贴切,槟城是我所见最像花园的花园城市了。这里的马路两旁到处是茂密的热带植物,在耀眼的阳光下,保存得相当好的英式建筑在肉眼看来也好像用了高亮朦胧的童话式拍摄手法。(就是像《天幕下的恋人》那种啦)
除了同源文化,槟城的美食也相当吸引,我们来到了城中最出名的小吃街关仔角。关仔角GURNEY是在闹市中的露天熟食中心,大概由六十多家摊档组成,当中汇聚了各式小吃:叻沙、炒果条、沙爹串烧、碗仔翅、鱿鱼丝等各种各样应有尽有,而且价钱大多是3-5元之间,非常大众化。特别推荐一款叫摩摩渣渣的甜品,各色的粉圆、水果配上新鲜椰浆,既有嚼劲又口感清香……
品尝过关仔角的美食,我们来到对面的海鲜舫用晚餐。槟城这边的海鲜价钱和广州差不多,但这里的海鲜无论是种类还是个头,都比我们常见的要多很多、大很多。海鲜晚餐虽然丰富,但我们还是更回味关仔角的路边摊……于是,晚餐过后,约了几个团友又跑到关仔角叫了几碗摩摩渣渣作为饭后甜品。酒饱饭足过后,我们回到酒店休息,准备第三天的行程--浮罗交怡LANGKAWI。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