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anuary 26, 2010

砂劳越文化村——Sarawak Cultural Village






砂劳越文化村位于古晋达迈山都望海滨附近,从市中心驱车约40分钟便可抵达。文化村屹立在青翠的山都望山之麓,依山而建,濒临无边无际的南中国海。

  文化村占地面积十七英亩。环境秀丽,一派热带风光。在文化村的入口处,两旁矗立两根大柱子,柱子上雕刻着当地土著族群的图案和花纹。步入文化村时,呈现在你眼前的是一座别具一格的尖型屋,其屋顶屹立三只砂劳越州州鸟——犀鸟,砂劳越州被誉为“犀鸟之乡。”

  先登上主建筑物的平台,再顺着木梯拾级而下,开始你的“犀鸟之乡”之旅。在悠扬悦耳民乐声中,由盛装着民族服饰的导游小姐陪同下参观各民族传统的典型房屋和他们的生活习俗。

  砂劳越州共有二十三个民族,不同民族,房屋各异。在文化村中,除了剧场、餐厅、纪念品小卖部和办事处之外,还兴建了六座代表六大族群——伊班族、华族、马来族、比达友族、马兰诺族和内陆民族的房屋。有关建筑物都是按照各民族传统格式建造和装饰的。伊班族的长屋、华族的农舍、马来族的高脚屋、比达友族的独特会堂、马兰诺族的高大建筑,内陆民族精美木刻门楼……各有特色,千姿百态。大多建筑物都造以盐木,加之竹、藤、亚答叶之类的原始材料,文化村给人一派原始村落之印象。

  伊班族、比达友族、内陆民族(包括加央人、肯雅人、加拉毕人、普南人等土著),他们大部份仍然聚族而居,他们占全州总人口百份之四十二以上。在文化村里,游客随着导游小姐登上木梯进入一间又一间的长屋访问,与管理人攀谈,其乐无穷。在那里游客看到他们以务农为生的乡村生活,男耕、女织,妇女有着一双精巧的手,他们用原始的织布机纺织出精美的图案,编织的情景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普南人多居住在高原地带,他们住在茂密的森林里,以简朴的茅篷为家,除以硕莪为粮食外,他们擅长吹筒,以便日常猎食。他们仍过着以打猎为主的生活。在文化村里游客可与他们一起体验吹筒猎食的习俗。

  华族的农舍保留着早期华族房屋的特点。在农舍里有香炉、蜡烛等祭具,表示华人供奉神明和祭拜祖先的传统习俗,农舍门口张贴红色对联,以避邪和驱赶年兽之侵犯。农舍周围种植农作物,如胡椒、长豆等。朴素的农舍是华族先辈离乡背井, 漂洋过海,落地生根,以务农为生的真实写照。他们在砂劳越劳作生息,代代繁衍, 如今他们的人口已居于这个州人口的第二位。在农舍里,游客细细观赏,细细打量, 华族的历史文化一目了然。

  马来族的人口仅次于达雅族和华族,文化村中的高脚屋是典型的马来族房屋。高脚屋的装饰,如门窗、栏杆上雕刻着典型的穆斯林花纹或图案。游客登上高脚屋参观,仿佛置身于依斯兰世界之中。

  砂劳越州以多元民族和睦相处而著称。在文化村里,游客不仅亲眼看到各族传统的建筑和生活习俗,看到他们日常生活的一幕幕,他们如何劳作生息,游客也能体验多民族一家亲和平安宁的生活。

  游览各民族村落之后,游客最开怀的事便是在有冷气设备的剧场里观看各民族的舞蹈演出。剧场定时一天两场演出,每场演出约半小时左右,节目丰富多彩,深受欢迎。那威武勇猛的伊班壮士的豪迈舞步,跳越旋转穿梭在盾和剑的拍击之中,宛如砂劳越河河水拍岸的音符那样动听;那加央和肯雅族姑娘的珠光绚丽的舞衣,加之那轻挪的犀鸟毛羽,不知拨动多少游客的心弦;那比达友舞音的委婉和轻快节令鼓咚咚的铿锵声,不知打动多少游客的心;那普南族青年舞蹈家准确地百发百中击穿气球的舞姿,不知激起多少阵阵的掌声;那华族少女翩翩起舞,轻盈的荷花舞和悦耳动听的音乐,不知招来多少回头客……伊班族的丰收舞、加央与肯雅族的羽毛舞、马兰诺族的硕莪舞……舞舞是是佳作。丰收舞表现伊班族欢庆丰收喜悦的心情,由一名壮士和三名少女合跳,少女们在稻谷收割后一边舂米,一边唱歌,把谷子舂成白米,此时那名壮士兴高采烈地用牙齿把重达十几公斤的长木臼咬起来与少女一起欢跳,使丰收舞的表演达到高潮。羽毛舞是加央和肯雅族最盛行的一种,也是迎宾舞蹈。他们头戴特制的帽子,双手和背上扎着一把散开着的犀鸟羽毛,在“沙贝”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表现他们热情好客的精神。硕莪舞描写马兰诺族如何砍硕莪树,如何制成粉,晒干制成硕莪粒的劳动过程,表现他们热爱劳动的幸福生活,风土民情表演得淋漓尽致。

  文化村每场舞蹈演出实际也是一场精彩的民族服饰的表演。每场表演不仅是砂劳越文明的生动写照,也给游客带多元民族和睦相处的信息。

相关网站 : http://www.scv.com.my

旅游小Tips : Tel : +6082 - 846 411
Fax : +6082 - 846 988
Email : info@scv.com.my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