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October 7, 2010
清真寺
由人民路沿中山中路向西行至缸彭巷即是上海地区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院,始建于元至正年间(1341~1368年),初名真教寺。明、清又经过多次重修扩充。 因此,如今的清真寺既有元代时期的建筑风格,又有明、清两代的建筑特色,是一座中外融合的阿拉伯伊斯兰教寺院风格的建筑。寺东侧为邦克门楼,又名宣礼塔,是为穆斯林前来礼拜用的。
屋面十字脊,内壁为砖拱球顶,下辟门洞为出入道口,这是典型的阿拉伯建筑。 西侧为礼拜大殿,是明代建筑,古色古香,与玲珑剔透的邦克门楼相对称。 照壁,又称影壁,是中国古建筑大门前特有的设置,形成建筑物的第一道空间,外照壁有标识作用,内照壁则作为内院的屏障,并使人产生空间变换的感觉。 松江清真寺的照壁是伊斯兰教与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融合的象征,也是松江清真寺的历史见证。
这座清真寺其实是十几年前建造的。但它的历史,却可以追溯到约百年以前。
摘录两段:
“位于普陀区常德路1328弄3号的沪西清真寺,原名“药水弄回教堂”,又称“小沙渡回教堂”,俗称“老寺”,旧址在西康路1501弄(药水弄)80支弄。1914年前后,湖北、山东、河南、安徽等地来沪做工的穆斯林贫民集中居住在小沙渡(今西康路)一带,在药水弄租赁一间小屋,作为临时礼拜场所。1921年前后,乡老们与上海清真董事会募捐集资,在药水弄内租地建造清真寺。1922年7月竣工,共建大殿三间、对厅三间、厢房一间。1935年曾整修。1947年,教长马人斌倡议募捐修建,并购置原租地产权。
“解放后,该寺屡经维修。1990年,普陀区人民政府为改造药水弄旧区,在常德路今址拨地二亩五分重建清真寺,1992年4月竣工。新寺名为“沪西清真寺”,建筑面积1125平方米。它以双心拱门、扇形穹窿顶的两层礼拜殿为主体建筑,与两条走廊辅助建筑相衔接,宣礼塔高达25米。礼拜殿分上下两层,配有男女浴室和讲经堂、教长室、会客室等。前后庭院各有彩色喷泉,院顶饰有六个拱形圆顶,其中三个装有新月标志。该寺是解放后上海第一所重建的清真寺。”
出了沪西清真寺,沿着陕西北路往南走,经过玉佛寺,我们进去吃素斋作午饭。我们吃的素混沌的味道很特别。饭后沿着陕西北路继续往南行走。这是一条很有味道的马路,路边有犹太教堂,由基督教感恩堂,还有宋家花园369号,连街边的栏杆都不一般。
犹太教堂我去年冬天也路过。那个时候,枯萎的藤蔓,缠绕在教堂美丽的墙外。369号,宋家花园,如今门庭冷清,但实际上“是一座影响了半个中国的花园。”铁门紧锁,完全看不见里面有什么,“优秀历史建筑”的牌子上说是“乡村别墅风格”。
与"乡村别墅" 一路之隔,就是恒隆广场,上海著名的高档写字楼。恒隆广场边上的公交车站,人们在等车。午后湿热的风中,来来往往的人,被风吹乱的头发,甜蜜依偎的情侣,都成了风景。甚至,这是这一天看到的最好的风景。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