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October 23, 2010
青龙塔
青龙塔、青龙寺位于白鹤青龙村(旧青浦镇)。寺建于唐天宝二年(743年),初名报德寺,宋代更名隆福寺。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皇帝南巡,途经青龙,亲书“精严寿相”额,并赐寺名“吉云禅寺”。又赐水晶观音像一尊、荷花溅金扇一把、杏黄袈裟一袭,时称“三宝”。
据光绪刊《青浦县志》载,青龙寺占地60余亩,寺田450余亩,建筑宏伟,有大雄宝殿、地藏殿、韦驮殿、禅堂、斋堂、揖秀堂、且歇堂、文觉堂、澄怀堂、方丈室、东西两庑、香积厨、库房、普同塔等建筑群。
钟鼓之声不绝,梵呗之声达旦,有“佛角为天下之雄”之誉。清嘉庆三年(1798年)失火,崇阁大殿均成废墟。道光初年,寺僧生建殿宇。咸丰十年(1860年)又遭兵燹,寺屋废损大半。民国25年(1936年)寺僧募建观音阁及大钟一口,今俱废,仅存碑刻两块:重兴青龙隆福寺碑记和敕赐吉云禅寺重建大殿碑铭。
青龙塔建于唐长庆年间(821-824年),原名隆福寺塔,又名青龙雁塔,俗称青龙塔,青龙塔是上海最老的古塔。当年的青龙镇是上海最大的贸易港口,青龙塔就是镇内标志性的建筑,见证了当时上海商贸的繁荣。青龙塔原是七级八面,砖木结构,后被兵火破坏,现只留下宋代修建的塔身,残高30多米。寺塔于宋康定、庆历年重修理工。
元大德三年(1299)、致和元年(1308年)、至正三年(1343年),青浦籍书画家、水利专家任仁发及子任贤德、孙任士质三代相继出资修葺寺塔。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邑人朱明镜修塔。清顺治五年(1648年),僧百遇复新之。清康熙帝南下巡江南时还赐名吉云禅寺塔。青龙塔年久失修,楼梯尽毁,腰檐无存,塔身倾斜,岌岌可危。
据光绪刊《青浦县志》载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